“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建立:以南音为例
作者: 郭耿甫  日期:2016-04-18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真实性 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完整性 文化多样性 
描述: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南音为例,一方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分来认识、书写南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来检视南音发展、存在与保存的现状;另一方面,则运用南音为例,来验证这一崭新视角与框架理论的立论完整性与实践应用。利用笔者台湾人的身分便利,南音在其发源地泉州以及台湾的南音发展变迁与保护作为同时被援引为例证,用以增加其实证的丰富度,而这也是在南音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向上,第一次同时对两岸的多元性认识与比较。在理论建构与文献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南音研究大量停留在音乐学的视野当中,也因而成为保护执行者、政府立法与施政上的限制。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需要加紧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学术、研究与保护施政上的专业视角,当然这需要时问与人力,但必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与必要性。本文企图援引现有研究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保护的理论,发现科学性的论证,仍十分匮乏。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中国许多的研究与著述都不到十年,但必须了解直接使用论证不足或是错误理解的理论与观念,可能够造成不可回复的悲剧,特别是与物质性文化遗产有着不少关联的“真实性”的保护原则,笔者发现国际间甚少与非遗保护连结、甚至是UNESCO之2004《大和宣言》早己宣告与非遗保护无关;而本文更进一步以“生物多样性”的理论来延伸“文化多样性”在非遗保护上的实践。南音已经成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保护思维停留在“传统音乐”的阶段没又太多的跨越。南音的变迁发展历程,印证了“流变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性,从非遗保护深切认识了流变的必然,正视非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才有可能以持平完整的态度去保存、管理、传承、或者活化南音。南音早期凭借其许多象征符号化的规范、仪式甚至神话藉以巩固其传承性的维持,必须“自觉”时代的不同,重新找到南音与现代社会的连结、新的意义和新的价值,找回自我的尊重与荣誉感,才能凭借着这份份自重与荣誉感赢得局外人的尊重,激发更多不同族群认识、参与、甚至学习南音的动力。而作为一个全人类共享与共荣的珍贵遗产,笔者看到一个整合各地区研究、交流、传习、保存、推广力量的跨国组织形成的迫切必要。南音文化圈有责任、也有荣耀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份遗产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闽台南音交流第一人”:台湾南音演唱家蔡玛莉印象记
作者: 李宇思  日期:2011-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闽台 马来西亚 台湾 文化交流 晋江 元宵 菲律宾 泉州南音 祖籍地 祖国大陆 
描述:君的祖籍地晋江县龙湖乡观光,她的心情十分兴奋。
“老人、老戏、老弦友”精彩亮相海峡论坛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6-2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老人、老戏、老弦友”精彩亮相海峡论坛
“筝源于瑟”说考论
作者: 李婷婷  日期:2015-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源起   
描述:种巧合而作的推断,仅仅是关于筝发展演进中的形制的变化,从未真正触及到早期的"五弦筑身"或"鼓弦竹身"之筝的源起问题。
“泉腔”演本的南戏初胎:梨园戏《刘文龙》校评
作者: 吴捷秋  日期:1987-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泉腔”演本的南戏初胎:梨园戏《刘文龙》校评
“弦管新声”与“浅斟低唱”:柳永词体观
作者: 高晨  田婷婷  日期:2014-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弦管新声 词体观 浅斟低唱 
描述:新兴市民的叙述角度和白描手法和俚俗语言的艺术特点。
“弦管”题外谈
作者: 黄翔鹏  日期:1984-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乐种 弦管 杨荫浏 清商乐 历史眼光 民间歌曲 音乐品种 民族音乐 演出形式 五空 
描述:一、乐种的性质所有的乐种,都是历史的产物。但是,一般地讲“乐种”,现在仅指按演出形式分类的音乐品种,如民族音乐五大类中:民间歌曲的歌种、戏曲的剧种、民间合乐的器乐乐种等。这是各种演出形式已经各自独立发展的分工结果。杨荫浏老先生从历史眼光谈“乐种”的形成条件,作过科学概括:1.历史形成的专有
“引商刻羽”新解——兼及“南管”的“三音音列”
作者: 牛龙菲  日期:1988-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刘向 纯律 音列 《阳春》 乐律学 《巴人》 《新序》 《下里》 简谱 十二律吕 
描述:商刻羽、杂以流徽”之语,历来颇多注释,但均朱得其正鹄;近来又有席臻贯①何昌林②言之,也不过望文生义。
“工尺谱”的“尺”
作者: 薛志刚  日期:2001-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工尺谱 记谱 参赛者 五线谱 主持人 知识竞赛节目 长度计量 误读 简谱 我国古代 
描述:4月29日在“浙江卫视”台的一次知识竞赛节目中看到一道题目。主持人问:我国古代记谱方式是什么?有三项可供选择:简谱,五线谱,工尺谱。参赛者选对了。可主持人一再说:“对了,我国古代记谱方式叫‘工尺(chǐ)谱’。”将“工尺(chě)谱”误读成
“工尺谱”是怎么回事?
作者: 张民建萍  日期:1992-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工尺谱”是怎么回事?
< 1 2 3 ... 60 61 62 63
Rss订阅